“自從這些餐飲店裝上油煙凈化器、調整了風機后,聞不到油煙味,也聽不到呼呼的噪音了。”提及上月剛剛完成的餐飲店改造工程,家住崇川區鐘秀街道蘇建花園城10幢的張新斌連聲稱贊。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餐飲業快速發展,在撫慰那些饑腹愁腸之余,也帶來愁人的困擾:餐飲油煙,一度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
如何讓“煙火氣”暖民不擾民?
崇川區建立了源頭上治理、多部門聯合推動、群眾參與監督的長效管理機制,由該區城管局執法、監管,用高科技扼住餐飲油煙污染,收獲了良好的成效。
“煙霧繚繞”,餐飲油煙惹民怨
“我們這棟樓是‘上宅下店’,家里窗口和樓下店也就幾米的距離,一到晚上,油煙直往家里飄,再加上風機的噪音,實在受不了。”張新斌說。
統計顯示,目前崇川區大大小小的餐飲店約有4000多家,有不少是開在居民區,尤其是老城區,油煙擾民問題極為突出。主城區有關餐飲油煙污染舉報投訴,平均每年700多起,占總量的30%左右。
“餐飲業主意識薄弱,加之監管薄弱等因素,導致了餐飲油煙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該區城管局副局長陳進介紹。
以前,餐飲店不安裝油煙凈化裝置的問題普遍存在。有些餐飲店即使安裝有油煙凈化裝置,也不常使用,甚至存在不接電現象,只做“擺設”應付檢查。長期以來,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飯堂、工地臨時食堂等在內的餐飲單位的油煙,大多都是直接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餐飲店安裝油煙凈化裝置,沒有納入前置審批,“無法從源頭上進行把關,這也是餐飲油煙污染問題普遍存在的關鍵原因。”
餐飲油煙問題不僅影響了市民的生活、健康,林立的煙道、未經處理的油煙,也給消防安全等方面帶來不少隱患。
在線監控,從源頭上把關
近年來,該區城管局不斷推進“減法”工作,依托宣傳、現場排查、登記造冊等多種手段,解決餐飲油煙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餐飲店關閉后,一旦想重新開設,我們會全部在‘源頭’把關。”陳進介紹,對不符合開設條件的商戶,一票否決。“餐飲店原來通過率只有20%左右,現在一般超過50%多。”
與此同時,該區城管局進行拉網式檢查,集中整改整治,確保所有餐飲店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裝置。今年已排查近4000家,油煙凈化裝置安裝率近100%。該區城管局加大執法力度,日查夜巡,將餐飲店巡查納入常態化工作。
在彩虹漾商場一家餐飲店內,記者看到一本《南通市餐飲場所油煙防治管理手冊》和厚厚一疊材料。從清洗維護到巡查情況,再到責任人簽字,全部登記在內。“除了手冊,佐證材料也要全部附在后面。”陳進介紹,通過一店一冊、定期檢查,對餐飲業主和執法隊員起到同步約束作用。
位于文峰街道的商業綜合體“彩虹漾”是今年推進餐飲油煙治理的試點點位之一,主要集中在一層和負一層的餐飲共有12家,一層商戶在商場頂樓平臺獨立安裝凈化設施,負一層商戶實行統一管理,匯入總管,在總排口再進行二次過濾。
走在“轟轟”運行著的凈化裝置間,文峰街道黨政辦副主任劉興挨個查看著油煙在線檢測儀上的實時數據。除了機器上的顯示屏,劉興還拿出手機從線上管理系統進行查看。“登錄系統后,可以看到轄區范圍內各餐飲店油煙排放的指標情況,一旦出現紅點便會預警,我們就能準確及時的進行跟蹤追查。”
今年崇川區共計投入800余萬元用于建設餐飲油煙在線監控平臺,目前共安裝334臺,預計年底將完成近千臺的安裝量。
群眾參與,密織執法管理網
崇川區的餐飲油煙治理,通過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各區深挖自身特色,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餐環監管方式。
位于五一路的蘇建花園城小區西側餐飲店相對集中,該區城管局將其作為試點點位進行集中改造。經過現場調研、專家指導、征求群眾意見,制定“一店一策”改造方案。餐飲企業樓頂的油煙凈化設施及風機全部移出,或放置自家店面內部,或放置于整排店面南北兩側,并將排煙道改造,圍擋美化。
“我們還在現場設置了監控顯示屏,接受周圍居民監督。”在鐘秀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張紅的引導下,記者在小區門衛亭上方看到了正在調試的顯示屏。張紅介紹,調試結束后,顯示屏將立即投入使用,餐飲店油煙排放情況將實時公布,過路行人都能進行場外監督,共同參與油煙治理工作。
除了監管,該區城管局強力度推進執法工作。去年實現省里首罰,額度達2萬元。截至目前,共處罰違法排放油煙案件15起,罰款金額合計17.2萬元。其中,今年處罰11起,罰款金額10.6萬元。
隨著時代發展,現在餐飲凈化設備技術越來越先進,新技術、新設備蓬勃涌現,油煙污染防治工作的效率得到不斷提升。陳進表示,目前,全區餐飲油煙凈化裝置已實現全覆蓋,下一步將進行更加嚴格的檢查,總結試點經驗,推進在線監控的安裝,實現從“有”到“達標”到“好”的高效轉變。